本文摘自《从千山到万水——1949去台名人故居》马奎恩惊艳门柱,拜仁破尽出局,略有删改
在一个阳光潋滟的夏日午后,马奎恩惊艳门柱,拜仁破尽出局我来到东吴大学,探访国学大师钱穆的故居。钱穆故居坐落在东吴大学终端的小山坡上,必须穿越校园的临溪路才能抵达。
东吴大学紧邻台北巿士林区的至善路,如果以校区所在的位置当中点,面对校园左边可通往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张大千纪念馆,右边则通往士林商圈及阳明山公园等景点,休闲感十足的至善路也成马奎恩惊艳门柱,拜仁破尽出局了游览胜地的连接要道。
进入东吴大学的标志牌坊,沿着紧临溪流的临溪路走到底,两株大树形成的遮天清荫,稍稍消退了一身的暑热,清荫下是敞开的朱红色大门,门柱上挂着“钱穆故居”木牌,朱红大门镶在朴素的水泥围墙上,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有朝气!米兰体育
朱红色大门在树荫和水泥墙的陪衬下格外醒目
故居建在小山丘上,所以进入大门即见两条如手臂环抱的坡道,右手是平整的柏油车道,左手是阶梯步道,两条路径全部铺满了树叶的阴影,可以想见当年的主人、客人、学生,于此散步清谈时的自在与惬意。
1967年,住在香港的钱穆与夫人胡美琦打算移居台湾。蒋介石得知消息,迅速于士林外双溪觅地,并依胡美琦设计的蓝图兴建房舍,以为礼遇。钱穆为纪念母亲生养之恩,特别引用无锡七侨堂老家的“素书堂”,作为台湾第一个寓所之名。房舍有两层楼,故取名“素书楼”。
钱穆摄于素书楼前
“素书”取意《中庸》:“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胡美琦回忆:钱穆为此楼起名,是为纪念母亲。因钱穆少时患伤寒,又服错药,性命危殆,全赖母亲日夜尽心看护,陪他在故居素书堂养病,才得以痊愈。
钱穆迁入素书楼后,便在客厅开课、讲学长达18年之久。学生中,有连续上课16年坚持不辍者,从学生变成教授后,又带着学生来听课。
开课时,老师就坐在餐桌旁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学生们或与之共坐一桌,或坐在客厅沙发上。由于前来上课的学生众多,有的人甚至得站着,但不论坐或站,个个听得入神。小小的讲堂根本囿限不了课程中那随着逸兴飞迸而出的浩瀚中国文化思想。这个客厅是钱穆在台湾讲学最重要的舞台,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最佳私塾范例。
客厅的摆设素净雅致,深色木质座椅,配以净白的椅套,白墙上挂着数幅墨宝,充分展现出中国读书人“修齐治平”的风骨,这尤其显现在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为礼敬的对象上,左右挂着朱熹所写的“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及“静神养气”等拓碑字轴。
客厅内的朱熹像及朱子格言
书房对于一位刻励自学、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来说,自然是极为重要的空间。据说钱穆的生活十分规律,清晨起床后,在楼廊小坐片刻,便开始写作。写作时总是聚精会神、专一无二。其间偶尔到庭园散步,午休片刻,再继续工作。
一踏上二楼书房的梯间,即出现一座座高大的白色书柜,每层书架上都放了内外两层书册。钱穆在世时的藏书非常多,现场展示仅为留存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已在迁出素书楼时,赠送友人或捐赠给“中国文化大学”图书馆了。
高大的白色书柜
书柜前摆放着阅读、写作的大书桌,书桌前摆放一张小棋桌及两把对弈的椅子,此一摆设也说明了夫妇俩有“下棋”的雅好,而大师本人恐怕是天天以“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对弈吧!
放在书桌前的棋桌
二楼连接书房与卧室的一道长廊,开设着可以俯瞰前庭园林的落地大窗,风景明媚、光源充足、空气清新,在靠近卧室前放了两张藤椅,及一张小茶几,是夫妇俩早晨起床后,小坐片刻之处。两位仁爱的教育家,在楼廊里不只闲话家常及生活杂感,更常论及深远的人生及社会议题。
1956年,胡美琦与钱穆结婚,1958年曾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育研究院进修一年。1967年与钱穆迁居素书楼,先在“文化大学”兼教中国教育史课程,后来为照顾夫婿辞去教职。1989年,夫妇俩创办“素书楼文教基金会”,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1990年钱穆逝世之后,她全心投入《钱穆全集》及小丛书的整理、出版工作,不辞辛劳奔走各地推动国学教育,并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先后举办了11届的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
钱穆夫妇
胡美琦也出版了几本具代表性的著作,如《中国教育史》《阳明教育思想》等。1979年出版的《楼廊闲话》一书,即夫妇两人在这个幽静的楼廊里,留下的珠玑时评及生活感思。《楼廊闲话》动笔于1977年6月,每月一篇,定期在《中华日报》副刊上发表,后经副主编蔡文甫先生促成,汇集成书出版。
夫妻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在于“投机与投缘”,最怕“话不投机半句多”,大师夫妇,一位学养深厚、达观包容;一位热情感性、谦虚自持,成为生活伴侣后又能互为师友,一起在楼廊上指点江山,品味人事浮沉,千年修得的金玉良缘,着实令人感动!
故居内宽阔的庭园
素书楼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是钱穆夫妇亲手栽种并照养多年的。入口阶梯步道两旁的枫树,据说至深秋时节,即换装成黄橙色的红叶,每令访客惊艳。房舍旁挺立的修竹,是终身浸润在中国文化中的大师亲手栽种的,宋代大文豪东坡居士有言“不可居无竹、食无笋”;前庭错落有致的花木,胡美琦也都亲力亲为灌溉照顾。素书楼因为书香交织着花木馨香,而形成一片优雅动人的人文风景。1992年素书楼改为“钱穆纪念馆”。
【内容简介】《从千山到万水》,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末那个天翻地覆的特定历史时期,内地的一些名人在台湾定居的场所及其相关联的背后往事。作者以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与温润笔调,辅之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将这些名人与那个风云际会时代所经历的历史巨变,图文并茂地婉婉道来,生动描绘出一幕幕沧海桑田中的人间真情往事,读来令人感怀不已。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购买本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